大禹文化休闲创意特色旅游生态样板展示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紧紧围绕生态建设、旅游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四个命题本地区是蚌埠空间上连接怀远、马城以及淮南的连接点,是蚌淮一体化的重要枢纽空间。以区域服务为主要功能,成为蚌埠建设安徽第三极的重要支撑点本地区将成为提升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触媒。背景与现状蚌埠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同时也具有国家政策的倾向。虽然有着绝佳的交通条件,但是受到省会城市及周边城市的挤压,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激烈竞争。城市发展过程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内在动力不足,随着高铁的建设以及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以及中原经济区规划的落实,蚌埠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竞争中占据先机。本地区是蚌埠空间上连接怀远、马城以及淮南的连接点,是蚌淮一体化的重要枢纽空间,将以区域服务为主要功能,成为蚌埠建设安徽第三极的重要支撑点,将成为提升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触媒。
功能发展与定位规划将从生态建设、旅游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四个视角审视本地区的发展。1. 生态建设:在保持基本生态能力的前提下,植入适当复层绿化和功能活动,才能综合发挥本区域生态、文化、经济效益,将消极的生态变为积极的生态。2. 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形象定位——禹风淮情 大美天河,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 文化产业发展:按照蚌埠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着力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出版印刷业、艺术品业、传媒广告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创意业七大领域。以品牌为导向,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品业,以规模为导向,做大做强出版印刷业、传媒广告业、文博会展业,以创新为导向,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业。4. 新型城镇化:本地区的定位将面向皖北以及中东部地区,以大禹文化、大河(淮河)水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对象,以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会议论坛、高端商务、文化创意为主要功能,建设成为蚌淮凤组合型城市生态绿心,皖北城市群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大禹文化为核心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空间发展1. 东重西轻、北闹南静:东侧将成为主要的建设区域,西侧更多以生态保持为主北部将聚集主要的游乐设施和人气,南侧更偏向于度假与乡村体。2. 三大主题 环环相扣:山脉周边形成大禹文化主题区,淮河沿线形成大河文化主题区,天河周边形成民俗文化主题区,三大主题区相互交织。3. 功能结构:一带 一环 两轴 四区一带:淮河风情带两轴:三大文化联系轴、东海大道发展轴一环:天河滨水游览环四区:淮河文化游览区(包含湿地)、大禹文化游览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包括生态涵养区、基本农田)、商务休闲度假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