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关键词:建筑-陕西,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教育建筑枣园小学改造——差异的共生差异、记忆、共生、内观小学改造大图(张思露摄)在近年乡村青年外出务工及撤点并校的大势下,村小学关闭空置成为普遍现 ...
枣园小学改造——差异的共生 差异、记忆、共生、内观 在近年乡村青年外出务工及撤点并校的大势下,村小学关闭空置成为普遍现象,偏远的陕北佳县古枣园——泥河沟村小学亦未幸免。作为村里最大的公共建筑,这座嵌入窑洞聚落,造型迥异的大白楼在低技低造价的限制中该如何改造与利用?在此,原本营造试图避开常规的风格协调,引入社会学观念,在集体记忆的延续与新功能空间的植入中,营造其与村落共生的新方式。 差异与记忆 由佳县城往北,沿新修的沿黄公路在陡峻壮阔的秦晋大峡谷间驱车十余公里,一片断崖下方枣林郁郁葱葱,山地窑洞聚落隐现于后,犹如绝壁环抱中的绿翡翠。再往里到达村委会大院,一幢三层框架结构大白楼横立眼前,红砖抹水泥,正面贴瓷砖,蓝色女儿墙,顶立四个金色大字:“开章小学”。这座典型的城市小学建筑在窑洞聚落的尺度与色彩里算得上异物,硬生生嵌入这片依山而建的传统聚落中,与山顶现存的十一孔窑老小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常规的保护规划角度来看,此楼通常被定性为风貌冲突,必须拆除或彻底改造,使之协调统一。但在与村里长期调研村史的农大社会学系孙庆忠教授和村民的沟通中,才知此楼对于村里的重要性,她饱含了数十年来村民们兴办小学的巨大努力与集体记忆: 2000年以前,泥河沟这个佳县最偏远的村落,一直保存着完整的山地箍窑聚落群。在村民们的记忆中,不论建国前的私塾学堂,或是五十年代租用的四孔窑办学,到六十年代新建的六孔窑和七十年代山顶的十一孔窑,均是在传统窑洞中教学使用。而窑洞空间狭小,坡陡石滑,村民们一直想盖一所像外面一样“真正”的小学。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座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希望小学”在2003年终于建成使用,成为村里最大最现代的建筑,也是村子在建筑类型上与现代城市的首次触碰。为纪念村里革命先驱武开章老人及其后人的贡献,取名“开章小学”。小学建成后被定位为中心校,周围村子里的小孩儿都到这上学,多时近200人,成为村里教育最兴盛的时刻。然而,随着年青村民外出务工和撤点并校的大环境,后来小学学生逐年减少,直到2012年最后一个学生也走了。 开章小学关闭后被用于村委办公、仓库、临时住宿使用,楼前操场则用于村民集会议事、秧歌庆典、红白喜事等三年有余,小学建造碑记、旗杆、松树、黑板依在。越是了解这段历史,越发觉得小学与周边窑洞的形式差异在弱化,消融其中的是村落延续的集体记忆与新功能空间植入的未来。 陕西枣园小学改造建筑设计/原本营造 小学是村里除了庙宇、戏台以外仅有的集体产权建筑,改造后的使用对象不仅延续村里办公、活动空间,也将容纳进入村子的志愿者、画家、游客等城市人群,多样化的功能需求与植入如同一个“乡村综合体”,在延续村集体原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其开放性与可持续运营能力。通过三层空间及屋顶平台的垂直差异性组织,形成由公共活动空间到办公、住宿、观景的纵向分层。 功能所对应的空间改造策略以小学特有的外廊式框架承重墙结构为基础,利用原教室与办公两种面宽尺度(5.1m、3.5m)的差别,植入枣园餐厅、老年人活动中心、公共卫生间、大通铺、标准间等新功能空间。以小学公共外廊空间为枢纽,在楼层上下扩展、延伸。通过深、浅空间的再造,与日常行为、景观视野的连结与强化,触发新空间的诞生。 一层楼前院子是村里主要的集体活动空间,由一堵刷成粉红的砖墙围合,每次开会或集体活动,村民们都需要帮来很多凳子,或者拥挤站立围观。针对这一行为,改造倚着原来的院落围墙,向内扩展成石阶坐台,尽端设置伸入建筑内部的公共卫生间,并在石阶退台中预留出错落的树池,希望方便村民活动的同时增加坐望的休闲体验。 由于经费有限,二层延续原村委办公空间,室内未做太多改造,主要集中在二层公共外廊与三层接待中心。 原小学外廊狭长单调,改造利用窗墙厚度与柱间宽度,置入长凳、倚台或茶室凹间、洗手池等家具空间,并压低走廊高度与外廊视野,让其更贴近人体尺度。通过浅空间的再造,为外来客人提供更丰富的交流和休闲空间。 外廊内侧新植入的枣园客栈依据原教室与办公室大小空间的差别,分别设置了大通铺与标准间,原本较高的空间运用当地特色的柳编枣框工艺制成吊顶。大通铺可接待画家、学生等集体游客,延续集体生活的记忆;标准间则主要面向个人和家庭。小学新的运营功能吸引了村外出务工的年轻夫妻回乡创业管理,成为泥河沟村第一个有较大接待能力的客栈。 风景的借望 在三层差异的空间中,连接其间的室外楼梯与外廊景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与风景的对话将由内而外地消解建筑本身的复杂与异样,勾连复合的功能与多样的人群。 改造依据楼梯间在各层的视野与行为差异,由一层石墙的遮蔽到二层格柵的间隔,再至三层的开敞,并在三层踏步一侧设置小坐台,可行可坐可小观。 小学层叠的外廊空间,在空间的游走或坐倚靠立中,调节内部与周边山水聚落的视野层次,框山纳河,俗屏佳收。并可在客房落地窗前坐望后山的窑洞聚落,享受差异的风景和慢时光。 再往上通过增设的侧墙柳编钢梯,折入屋顶长廊,直至老槐树边的坐台,曲折尽致,空间豁然开朗,古枣林与黄河崖壁胜景尽入眼底。 待到夜晚,周边色彩退却,在屋顶平台感受古枣园的静谧与璀璨星空,伴着秦腔知天长。它凝聚着一个独立纯粹的小世界,淡化了过去与未来。这是原本营造团队一直在追寻的“实境”呈现,如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言: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陕西枣园小学改造建筑设计/原本营造//陕西枣园小学改造建筑设计方案设计 |
-
水系水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河公园-大运河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10个口袋公园街头公园市政绿地改造-某开发
gucc1992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融创顶豪住宅大区景观设计|宅间花园四季植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定制IP全龄儿童乐园-书院文化-融创西城宸阅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工程|小学初中学校景观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现代简约低碳碳中和应用示范中心|碳中和科
yyw2336917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空星际主题主题商业街-海洋水元素大区景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互动型科技装置|洞庭生态创新城金茂悦东风
yupeng2341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生态科普休闲儿童乐园-山地儿童公园设计-成
WINT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宋井文化主题旅游盐文化小镇宋文化主题公园
lanyixier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