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i3 r5 [5 w( v
看山遇海,观澜穿林 | 世茂青岛璀璨天樾/罗朗景观设计千百年来载满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货物的船队从这里出发来自大洋的货船伴着海洋季风在这里靠岸停泊溯源青岛沈从文先生说:“青岛是我一生最喜欢的地方。”在历史长河的更迭变换中,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向来倍受青睐,曾先后历经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统治,在此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整个城市逐步形成了以欧式建筑特别是德国建筑为主的建筑艺术文化景观。从而建立了青岛独特的美学体系。建筑学家吴良镛认为,一个城市的美在于它的“个性”;人文学者易中天则说城市是有性别的。无论是城市的 “个性”还是“性别”都由城市的独特基因所掌控。然而在青岛这样世界性的城市美学进化体系中,却难寻本土的东方园林的基因。对于这样的文化遗憾,我们希望能有一个与城市基因匹配的设计来填补空缺的美学拼图。而在老舍先生眼里,五月的青岛才是最美的青岛。“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建城史不过百余年的青岛,却尤其受到世人的赞誉。在其中生活过得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动容,这其中的魅力得益于青岛与生俱来的包容性的生活姿态。在历史跌宕的潮涌中,青岛的生活姿态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这里,山、海、澜、林、城依就恣意生长,唯一变化的是恐怕就是青岛人对本土人文的向往及与日俱增情感归属与依赖。世界语境下的生活美学城市美学基因的重组+世界性文化氛围下的生活格局:中式文化匹配世界性的背景在青岛世界性的城市格局中,充斥着规则与仪制,整个城市行政中心围绕着总督府展开,正前方是开敞的广场六条放射形道路在广场交汇烘托出总督府的中心地位。而在本案的格局中,我们师法其城市格局,植入中式园林进制基因,将中式美学贯彻于世界性的大背景之下。▼青岛城市格局▼景观格局文化:基于本土的文化情怀在青岛,人们对于青岛的山海澜林有着外人所不知的情感与羁绊。看山:▼方案立意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的余脉延伸在青岛的大地上,为青岛城市之美埋下伏笔,这样的高山是青岛人内心的骄傲。基于这样启发,在项目的主入口,采用“山”作为第一景观元素。与以往对于山的含蓄表达方式不同,基于世界性文化背景下,直抒胸臆,将“山”以中式造园手法具化,用假山跌水形式表达,开门见山,见得就是真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