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滨江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本项目位于四川南充,类型为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包含项目背景、基地分析、概念设计、分区设计、专项设计共个5方面。 Y, f0 R+ ` \1 B7 t# r9 L% O1 T
5 ~( K+ R6 |5 A! e8 P- I
一、项目背景基地区位“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位于嘉陵江南充流域内的下游地区,同时地处南充市区的中心地段。力求打造成城市之肾,成渝人民的后花园。
/ l; N, j$ h# L
4 Y) P4 m- S; `# {& p6 z
旅游资源分析上中坝河心岛周围的景观资源呈带状均匀分布,集群发展。景观资源的组团分布,不仅丰富了周围居民的景观体验,更提高了这些景观资源的观赏价值。上中坝河心岛处于这些景观资源的一个中心交汇点,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 d( p2 v: ]% |/ r; D
2 i0 e2 k! J/ s) l- |上位规划分析
+ P; ^5 m7 D4 }. B! c& T& R
8 `" j+ {, t3 a* n, i! `二、基地分析基地概况基地处于城市核心地段,西接顺庆区,东依高坪区。人们可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具有充分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基地沿江两岸景色大气秀美,商业大厦鳞次栉比,高端住宅林立。站在岛上人们可环顾四周,一览周围城市美景。
9 W: i+ N# h4 \8 V% f2 R8 O
3 F3 p5 z7 H2 x7 y
交通分析两岸的滨江中路和江东中路为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基地上方的上中坝大桥为双向单车道,车行拥挤;此外两岸堤坝和基地高差较大,人行进入困难;规划交通图对城市交通进行了分级,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进行流量管控,此外新增加了一条规划桥,加强两岸车行连接,使得进入湿地公园有更多的可能。
/ G8 e& k( K6 R' M! a' z5 C8 C
2 D8 i# ~( d& f% Z3 o" N' {
用地分析基地现状北部多为待开发的公共绿地,西部是老城区,商业和居住用地较多,东部沿江的商业用地较多,同时高端住宅也较多;规划用地图(2030)中将北部待开发的公共绿地规划为一个商业和住宅的小组团,东北部的荒地同时也变成了住宅用地;通过用地分析可判断西部将为人流的主要来向,同时未来的人流将分散一部分往北部和东部片区。
" c, t+ d' V/ ?' o3 P: l* ^! J |
S5 i9 K4 r& S. H三、概念分析设计定位多重景观看点,打造成为南充市“城市湿地公园”和“城市会客厅”
9 t* E- [% h' Z! G' u- s( t4 h2 ?9 Q
- Y# b) H# Z$ }) F
设计原则系统保护的原则合理利用的原则协调建设原则 9 q1 g9 T; e" q* O# x6 d5 x( o2 a, F
0 U9 f, Y/ I: o$ s$ W
总平面图9 \/ N- `7 c# t5 f7 W8 B L% n
$ G0 @0 @. C& }+ e' V
( E d( {6 d4 M功能结构分析一带一核两翼 多点 3 P7 V0 c5 x0 ?' b
# w/ U# D. R, B& e/ d
功能分区游览活动区管理服务区湿地恢复区生态保育区核心保护亚区$ {* y, ]/ w. a' R
6 v6 a9 M, x1 ?交通路线图# A1 z* R: r( |1 q% D4 S8 M( e& h! J
+ b& A' ^- D: b$ R( F+ z! O5 d
. b% J5 @+ p5 \: o {* L景观视线游览观赏视线分析:游览观赏点分内外两个级别,内部以景观轴线为主,沿途有五个主要的观赏节点,外部大环线有四个亲水观赏节点。外部观岛视线分析外部观岛视线节点:以六个交通交叉点为佳,其中包括北部河道转折点在内的七个制高点可以观赏到绿色演艺中心,其他三个商业聚集点观赏面也较好。
0 [1 o( ?* S6 B* W1 ?7 w
# i9 F4 V @) j) d1 _' _' g
景观水系统3 ]3 A' |6 V2 e$ T% R8 A: F
! i1 V1 {9 y! S% x4 K7 c. v: ?9 b四、分区设计芳甸悠悠嘉陵江色,石黛碧玉,芳草碧连天。芳甸悠悠,既是水鸟的天堂,又是城市生态文明的载体。
! e/ S: O8 ^" g6 Y0 v, U& l
) q- }' o1 g3 R7 L- Z4 Y, F
( C2 D- B1 h' ^8 b
3 L+ B) P/ [! _6 z# T + p+ [4 P6 I2 n, B9 f u
丝路花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蜿蜒的丝路,随时间绽放四季的颜色,点亮南充人民日常的生活。 2 e n0 f" c9 i' G6 z1 S
. o8 ^- i, Q7 D: I, b1 U( J- B

6 M4 x; y. d6 G) ~% g0 _
. V' }, ~7 P" R6 r
! V2 Y6 ^. A( p* i3 [9 q2 P秋染嘉陵游览活动区内结合不同的防洪标准,安排适度的桑林观赏区、花海、森林之路、阳光大草坪及游船码头等游憩配套功能。为场地营造“静”的游览区域,置身于安静的树林中,被树林拥抱,打造自然的氛围。 ( Y* G% v: X' ~! j3 M# G4 C' _

" T# Y# K1 ]4 _2 b+ y- g6 E
+ k' I2 `* X# J y; ?
4 i+ v1 r# [0 a2 C
% Z! H+ E( {0 i: s5 X% u五、专项设计绿色演艺中心
; w0 E% R8 F; l
# n, l8 x, F4 K6 s
- v4 l% J5 R" B
7 Z4 P' [ J1 b" _( R6 s% o建筑设计曲线的建筑形态结合地形形成自然的坡度空间,建筑屋顶为绿色的草坪,从大场景空间中俯瞰建筑与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2 s6 A- l P5 A6 J
[& |3 |7 |8 b) I
! t: V2 Z# K% p M. s+ z3 X桥体设计 8 ^' D% [: H* J2 N
. ]1 L5 Z8 }$ Z6 v& j; T% {

9 M$ h" |" S$ _0 m* f" ~ b植物设计保留为主:以“保留”为基准,尊重地形及现状植物,特别是现状乔灌木,如杨树、垂柳、芦苇、巴茅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基于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植物以乡土品种为主。维持本地植物种群优势,突出地方典型植物特色。同时使用引种成功的植物,模拟自然群落组成,合理组合以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组合。整体性与个性兼具原则:在保证场地整体生态、简洁、现代、舒适的前提下,突出不同景区的植物特色,做到统一中体现变化,个体中贯穿整体。艺术性原则:采用图案化的构图手法,营造艺术化的体验场景。适宜季节性洪水的植物
( L1 S: e1 U; z( S
% b, h, J X9 @% p2 ]- g
: j V2 F2 `: L- h8 x- ~9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