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山城的夜便璀璨了我
所有的形容显得多余
南山之上,兴奋的风哑然失语“
——石子
▲ 重庆南山
时至深秋,秋冬的冷空气昏沉沉的,清晨的云雾顺峰而下,露水成霜,漫山的树叶镀上黄色,万物开始休养生息,逐渐步入一年中最慵懒的时段。
重庆的南山仿佛还慢了半拍,反复的风雨霜雪不过是山林庞大体系的一节组织。韩婴有言“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山,岿然不动,万物生灵藏身于层层叠叠的褶皱里,一切变化在山中都显得微不足道。
山的自然体系
根植于依山而建的“云水山居”
初到场地,云雾萦绕山空,山与房群逐渐消隐在苍茫之中。山中阴雨天气笼罩出一份灰暗色彩。同时项目场地也显现出诸多不利因素,山袒露出肌肤,植物堪堪留下些许顽劲的野草。
▲ 场地语言
初识场地的天气变化让我们领略到山的性格。山的巍然不动,水的形态随着山体不断变化。时而山间笼罩起朦胧的迷雾,晴时云朵漂浮于山顶,不时还有山间过云雨淅沥而下。山的自然体系,往复循环,“云水”由此成为我们基于场地属性衍生出来的重要理念。
如同山城重庆以山为基的城市布局,我们希望能够依山而建,摒弃城市的浮华造作,人居情怀在依靠在山的精神性格下,被给予生活的安定感。以安静取代喧哗,让山风、云雾、水涧、草林回归,以现代的山居美学演绎一片自然净土。
▲ 山的自然体系
自然美学。
“云水”随山融入到设计肌理
山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美学,他向往高空,不断堆垒向上形成出白云奇峰,他热爱音乐,悬上瀑布,听悦耳声响,他眼看日出日落,水落水升华,他披上轻薄的云雾,滋润重峦叠嶂的青。
在场地的设计构筑上,我们有意提取山的自然体系,将山中不断变化的场景“云、水、雾、林”作为场地的主要元素,让生态的自然美学融入到设计的肌理当中。
▲ 自然美学,“云水山居”
山间漂浮着柔软的云
设计初启,我们曾设想着延续山谷的叙事结构,在遮天连廊中犹如穿行峡谷的探索体验,如此却失去了南山原生态的自然美景,我们不想放弃这一得天独厚的美学宝藏,最终选择打开景观空间,让南山山林成为设计一景。
云,由无数颗微小水滴凝聚而成,来自山林,最终又回归山林,这是自然循环的重要一节。我们截取云在空中变幻的一帧,让片刻白云凝聚形成富有标识度的印象门头。面向南山,如云般不断抽离,水石祥云也从宽高的形象逐渐削弱,随着柔软的曲线消陨而去。
▲ 水石祥云
云雾浸润一片水杉林
云的离去,是山林的祈愿,山的厚重的思念牵引着云的归途,而后降落林间,浸润青木、花草和土壤,形成一片迷离的山间雾林。
拨开云雾,行云而去。笔挺的杉树林在云离去之后,终见其身。在植物的选用上,我们选择保留笔直水杉作为植物软景的主体,万物不断向上生长、伸展,愈合土地创口,成为山体富含生命力的底色。
汇聚山涧的蓝
山的美,源自于褶皱层次中暗藏的万物,项目场地仍然存在山地特征,高差从预设入口依次增加,在建筑处形成制高点。探险者们度过白云山林,转圜而上,忽然闯入云台瑶池,这是偶然之遇的惊喜。依偎于山体的水景,自然形成流动的曲线。山涧清冽透彻的水汇集于此,拾阶向上的行动体验,搭配纯粹的蓝与白,呈现出山林的圣洁神性。
▲ 云台瑶池
▲ 玻璃幕墙和池水反射出对面山的连绵起伏
藏匿山间的故事
从山而来,回归山去
自古柳宗元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偶然瞥见的清冽水潭,成为了山间的奇妙巧遇。如今,我们对南山的创作也恰似如此,偶然迸发而来的闪念不断深化,培育出最为臻美的设计成果。从2018年年底,我们踏入南山中,极富神性的山体激发了我们对设计的灵感,一个又一个的方案推翻,我们最终选择从山而来,回归山去。
顺势而起
项目场地背靠南山,夹在建筑与山体之间,从入口到建筑进深较短,地势最高差约12米。
我们梳理空间脉络,出于对景观的需求考虑,我们选择匍匐在山体之上,避免过多的大体量景观设计阻隔游览视线,让大自然成为远眺的视觉主体,最大化山居景观游览的体验。
▲ 山间天然的平台,利用高差,打造高差。
行在山林间
针对场地存在的地势情况和人群的观览需求。
入口开口到园内的距离,短短不到120米,为了创造别样的浏览体验,行在山林间的氛围打造,从入口“祥云”造境,到转角的杉林氛围意境。曲线的动线。
▲ 项目景观动线
入口空间采用大体量的硬景将后场隔绝,保持神秘性,延续顺滑的步道阶梯,曲线自然地引导游览动线。而项目周边仍处于不断施工状态,景观体验不佳。植上高大杉木,在营造山林体验的同时,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
收集云水山居的色彩
01-云是凝固的白
信息同质化的当下,人容易迷失在城市森林中。设计师希望通过视觉语言物化山间云水变幻的种种,鼓励来客在自然空间中。通过体验、感受空间的尺度,与自然、山体、云层等,重拾对山居生活的回归与设想。
▲ 参数化模型
水石祥云地灵感来于“云”的属性,圣洁流畅充满动感的形态变化。将抽象的艺术表达,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语言。通过参数化的方式,将云的飘渺自然凝固再现。
我们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 数次建模选取最为流畅的形象,深化成高精度的电子模型。建造过程过中,我们进行批量输出尺寸,排版下料,激光切割并编号,全角度指导工人加工,工人们将机器加工好的材料,对号入座,根据坐标点分出等距龙骨,严丝合缝,现场施工电焊。最后呈现这样的巨大体量的构筑物得以完美落地。
▲ 搭建过程
▲ 呈现效果
02-山涧的色彩构成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尝试把云水的色彩构成融入到空间中,通过纯粹的色彩方式作为介质,向来往者传递“云水山居”的色彩感染力。
在水景的营造上,我们为了突出池水整体通透清澈的感觉,施工落地初期为了避免石材拼接产生缝隙,最终水底的做法改为聚料喷漆。节省经济成本的同时,又完美的呈现出设计构思的视觉色彩,呈现出理想中的云台瑶池的蓝白美感。
▲ 聚料喷涂的颜色确定及过程
▲ 呈现效果
铺装石材通过平面设计元素来体现云水元素的混合效果,用白色芝麻白铺排,衬托出水池的蓝色,形成特殊构成的蓝白曲线效果。
▲ 场景内的蓝白曲线构成
03-藏入南山的深绿
水杉林的运用,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选用了笔挺的水杉作为界面围合,利用的是水杉笔挺的形态,整体划一的姿态形成强烈的矩阵感。再加上丰富体量的水杉种植,空间的纯粹感就出来了,界定了场地边界。
▲ 水杉围合界面
没有太多植物标准配比,我们希望“山林”的植物是返璞于自然的原生感,通过山林粗犷的野对话竖向硬景的柔。
▲ 山林粗犷的野对话竖向硬景的柔
除了场地内580棵高大水杉,乌桕、丛生金枝国槐等构成了园内的特色景树,低矮的狗尾草与紫色的鼠尾草此起彼伏,整体犹如一片律动的山野丛林,与纯粹的硬景形成冲突的戏剧化美感。
▲ 自然粗犷的山野之绿。
04-科技的色彩
并非场景中,我们只设想自然界的原始景观,希望科技装置的融入,给场地带来新的变化感的空间体验。
▲ 平静状态下的LED屏,倒映于水面。
在步入之初,目之所及,LED景墙结合水帘形成人行步道的第一印象, 营造科技,未来,多变的空间感受。打破空间中水池的寂静,创造出科幻的鲜活,在虚幻变化之间寻找山间的真实。
▲ LED制作过程,强调防水与灯光编程组件
▲ LED屏幕效果示意
云水山居
安定从容的栖居地
重庆南山项目,是我们对“云水山居”做出的进一步解答。行在山林,并非走向隔绝与孤寂,而是与自然、与山林相合,从山中而来,回山中去,形成柔软且坚韧的精神和鸣。
这里可能是一处安定从容的栖居地。或许用远离行业产品的眼光来看待这里,这里有着我们更多想表达的山居精神。
项目概况
景观设计单位:致澜景观
方案设计:刘恒志,马芳芳,谢瑾,蔡珩之,王恬然,李小波,逯月,侯越
施工图设计:杨昆义、张卫,韦川、任伟、刘波
施工图可视化:徐传龙
植物设计:朱骥、程子葳
参数化辅助设计:刘恒志,廖翔、张阳
云门施工:帝成雕塑
面积:12000.0㎡
设计时间:2018.11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部分过程示意照片来源致澜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