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e/ J; o- e( X/ N. d
! u t0 w/ n1 {) M场地原设有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两条硬质防洪堤,其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燕尾洲公园在设计中将公园范围内的防洪硬岸砸掉,应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将河岸改造为不同重现期洪水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梯田堤底39.43m的高程为20年一遇洪水所到位置,此时整个洲头被淹没。梯田堤顶为40.8m,即可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的高度40.71m,此时整个梯田区域被淹没,而内部场地保持完好,实现了与洪水为友的弹性防洪。这一举措不但增加了河道的行洪断面,减缓了水流的速度,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提高了公园邻水界面的亲水性。梯田上广植适应于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梯田挡墙为可进入的步行道网络,使滨江水岸成为生机勃勃、兼具休憩和防洪功能的美丽景观。每年的洪水带梯田上的多年生高草带来充足的沙土、水分和养分,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且不需要任何施肥和灌溉。梯田河岸同时将来自陆地的面源污染和雨洪滞蓄和过滤,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7 E% g, b7 W* m" _* t4 ^
6 l5 ~5 O: r( w8 p2 |# f# ?9 a$ y! E. q" G6 B- I0 }, ~% ^: {- @5 f0 }
来源: 弹性景观&海绵城市:土人金华市燕尾洲公园景观设计
7 n. Y4 T2 S0 v. r+ }; f, F. A9 m& l7 F+ A) g
' E0 e5 t( X! ?; q8 W" N: H& b$ j
; S" h3 V; g& j6 F( X4 p8 H |